当前位置:新笔趣>历史>宋道> 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一五章 【服我休命】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一五章 【服我休命】(2 / 2)

熙宁八年二月,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十个月后,重新回京复职。


虽然王安石还是想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,将变法进行下去,然而,实际情况表明,他已无能为力了。最大的问题,王安石与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。宋神宗此时已经将近而立之年,近十年的经历足以使曾经稚嫩的皇帝变得成熟。他对变法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计划,不想再事事依靠王安石。既然君臣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,改革之路越走越难也是在所难免了。


熙宁九年六月,王安石的爱子王雱病逝。十月,王安石第二次罢相,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京城。从此,他退居金陵,潜心于研究学问,再也不过问政事。元祐元年。王安石在江宁府的半山园去世,宋哲宗赵煦追赠王安石为太傅,并命中书舍人苏轼撰写的“制词“。


是一篇创作于北宋时期的散文,作者苏轼。公元1086年旧历四月,王安石去世。当时司马光主张对王安石“尚宜优加厚礼”,因此追赠太傅称号。此时苏轼任中书舍人,负责起草了这则诰命。


原文如下:“敕:朕式观古初,灼见天命。将有非常之大事,必生希世之异人。使其名高一时,学贯千载:智足以达其道,辩足以行其言;瑰玮之文,足以藻饰万物;卓绝之行,足以风动四方。用能于期岁之间,靡然变天下之俗。


具官王安石,少学孔孟,晚师瞿聃。罔罗六艺之遗文,断以己意;糠秕百家之陈迹,作新斯人。属熙宁之有为,冠群贤而首用。信任之笃,古今所无。方需功业之成,遽起山林之兴。浮云何有,脱屣如遗。屡争席于渔樵,不乱群于麋鹿。进退之美,雍容可观。


朕方临御之初,哀疚罔极。乃眷三朝之老,邈在大江之南。究观规摹,想见风采。岂谓告终之问,在予谅暗之中。胡不百年,为之一涕。于戏!死生用舍之际,孰能违天?赠赙哀荣之文,岂不在我!宠以师臣之位,蔚为儒者之光。庶几有知,服我休命。”


苏轼不亏一代文豪,仅仅一句“服我休命”,道尽了几多未能言表之意!


此语原出处乃是:“引领南望曰:‘庶几赦余!’”


后人却解释为:希望你能地下有知,接受这美善的命令。但却叫黄看来,这根本就是苏轼暗示王安石要认命的意思。


请收藏:https://m.cbiqu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